 |
-
- 作者:愛德華.康諾
- 原文作者:Edward Conard
- 譯者:艾利揚
- 出版社:大是文化
- 出版日期:2013年06月27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037870
- 裝訂:平裝
-
|
內容簡介
|
哪些立意良善的經濟政策,害你我薪資停滯、財富縮水?
想重拾經濟繁榮,我們需要「追求名利的股權投資」,不是公平與正義。 公平正義的最大受害者,是中產階級,但窮人也沒佔到好處。 想充分就業,得降低企業稅,讓有錢人少繳所得稅,誘導他們投資於創新。 政府老拿我的錢,來彌補他犯的錯,誰敢為所應為?又該怎麼執行?
世界最大私募股權、貝恩資本公司前總經理愛德華.康諾,要給你一個最直率又有效的解決方案。他舌戰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提格里茲(《失控的未來》作者)與前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古斯比,讓末日博士魯比尼、《蘋果橘子經濟學》作者史帝芬.李維特都折服。
本書一上市立即空降《紐約時報》、亞馬遜商業類排行榜,美國《商業週刊》、《彭博商業週刊》、《華爾街日報》、《出版人週刊》、政論雜誌《新共和》……爭相報導。
經濟怎樣才會復甦?以前奏效的振興方案,像是—— .印鈔票,溫和通膨 .政府選定重點產業參與投資,以及加大公共建設 .阻止製造業外移 .貨幣貶值、維持出口競爭力以提高就業率 .刺激民間消費,政府用人為力量拉抬景氣……
現在不但行不通,反而造成意外惡果,為什麼?
政府的哪些經濟政策其實是錯的? 想保住財富,你能看出經濟局勢的隱憂嗎?
.「金融危機,可能還會發生」:美國的金融危機,竟然是追求外匯存底的貿易順差國所引爆的,而且所有造成危機的兇手都沒被檢討出來。 .銀行給房貸戶的寬限期、低自備款、可二胎,對於經濟造成哪些隱憂? .房貸佔GDP多少比率,房價就有大跌危機? .說「政府會破產」「債留子孫」,都不是事實,財政赤字的迫切危機是什麼?真正害子孫變窮的不是債務,而是政府誘導的消費。 .對奢侈品課以重稅,以證所稅、個人所得稅累進來擴大稅收,以財富重分配的手段來建立「公平正義」社會,有什麼嚴重後果? .健保浪費大量資源,用富人的錢來支撐健保,窮人就只能繼續煎漢堡。
過去的方法行不通、有隱憂,那,到底該怎麼辦,經濟才會重回繁榮?作者以綜觀全球局勢的分析方式,提出「可行,而且對手會尊敬的挑釁答案」——
一、所得重分配?萬萬使不得。政府應該誘導有錢人去做些事……
.所得重分配的公平正義,是道德辦法,不是經濟對策。 .所得重分配,受重傷的是中產階級。作者以數據證明,中產階級要付出六元,才能重分配得到四元。 .對富人加稅,只會阻礙投資意願。能幫助窮人的是投資,不是慈善捐款。
正確的方法是:政府應該將有錢人的錢,引導進入股權投資市場,讓有錢人承擔風險、但也有機會享受成果,這樣真正獲益的是消費者與受薪階級。
二、避免另一次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的原因在於房價暴跌三成,導致大量外資的恐慌性撤退,如果國會立法者仍堅持可二胎、可寬限期、可低頭款,那麼房市就有泡沫隱憂與消費者依舊二胎透支。因此,政府必須向銀行收保費,加強擔保流動資產。
三、盡快降低失業率
.政府加強擔保短期債務,以鼓勵閒置的短期資金投資。 .別死守製造業,要利用上市、租稅的優惠,鼓勵「真正的創新者」能創業致富。 .臨時客工計畫,就是讓外勞只能做臨時工,期滿立刻遣返。 .限制貿易,迫使消費者多買本國產品,可以提高就業率。
復甦經濟的手段,往往摻雜了道德因素和利益團體的介入,加上不盡責的公務員(監管機構以及執政者),誤信了不再適用的經濟學理論,或是見樹不見林的經濟分析,導致善意得到的是惡果。作者康諾以個人投資和經營企業多年的經驗,提出最直率的解決方案,一如他經營的私募股權公司——快速成長、簡捷有效。
作者簡介
愛德華.康諾(Edward Conard)
哈佛商學院畢業,世界最大私募股權、貝恩資本公司(Bain Capital)前董事長。
哈佛商學院畢業後,曾任福特汽車製造工程師,後來成為貝恩管理顧問公司(Bain & Company)總經理。
他出版本書後,立刻榮登Google年度作家搜尋榜前10名,經常受邀上CNN、FOX、CNBC等電視台評論經濟局勢,甚至在電視上舌戰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提格里茲(《失控的未來》作者)與前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古斯比(Austan Goolsbee)。
譯者簡介
艾利揚
美國賓州DREXEL大學MBA,曾任職票券業、投信研究員及理財顧問,目前為獨立操盤人,對金融市場動態有多年研究。
|
目錄
|
推薦序 No.1財經部落格主綠角 前言 本書將改變你對經濟政策的看法 三個公認、也被誤認的元凶 現在的經濟有太多無法回答的「為什麼」 我提出一個對手會尊敬的挑釁答案
第一部 過去,我們做對了什麼? 第一章 過去,經濟是這樣成長的 對手百廢待興,勞工素質比我低 中小企業興起,低薪高創新 高素質、長工時、結合式創新 泡沫?債留子孫?經濟成長?如何分辨 結論
第二章 救經濟,需要哪種投資? 經濟要起來,得投資智慧資本 創新使企業賺錢,但最大受益者是勞工 全球現在資金過剩,投資太少 量化寬鬆給你通膨,無法增加投資 會計,害我們低估了智慧資本 薪資中位數當然不會成長,因為…… 結論:找到企業裡的「稀有資源」
第三章 貿易赤字反而是重要競爭力 貿易赤字高,經濟才會好! 產業外移,老美賺到便宜勞工及資金 亞洲愈會存外匯,美國賺愈多 貿易夥伴猛買美債、不買美股,為什麼? 貿易赤字帶來景氣,卻也點燃次貸風暴 結論:重點是投資創新,不是貿易赤字
第四章 經濟要成功,急需三要件 死守製造業,只會輸給中國 創業不是為錢,而是地位 競爭有益整體,但勢必犧牲弱勢 所得分配不均,社會才會進步 是投資人還是經理人在承擔風險? 有錢人的錢,比較願意承擔風險 資產價格會影響投資意願,但…… 肥貓是股東造成的,牠自己不想肥 墮胎法案改變了國家競爭力,誰料到? 結論:經濟要成功,必須……
第二部 金融危機還會重演,除非…… 第五章 金融危機的嫌疑犯們 大家都有罪,所以沒人該負責? 購屋者擺爛是因為房價跌,不是還不起 房貸證券化不是騙人,而是樂觀過頭 信評機構,跟著投資人一起瘋狂 大家都知道信用評等僅供參考 抵押太大,擔保不足 政府把錯推給銀行,是何居心? 要求他擔風險,就得養他成肥貓 監管機構已修法避險,但低估風險 結論:提高準備,要不就限制房貸
第六章 金融危機的真凶還沒落網 銀行以短支長,很難避免破產 有政府擔保,所以更敢冒險 政府擔保為什麼會失靈? 引發金融危機的不是違約,而是恐慌 政府大規模贊助二房 政府也管不了政府擔保企業 住者有其屋,是美意還是禍害? 證交所主席讓恐慌雪上加霜 交易不透明引發恐慌,提高透明度更恐慌 結論:是誰讓厭惡風險資金進入高風險市場?
第三部 經濟復甦的正確手段 第七章 如何預防下一次意外惡果 政府擔保流動資產,才能刺激投資 不是懲處銀行,而是收保費 政府向銀行收保費,效果最可靠 不收保費的根治方法,有點副作用 結論:短期資金如何穩健的長期投資
第八章 怎麼做才能降低失業率? 搶救失業,為何是復甦經濟第一要務? 財政振興方案,想得很美 政府要乘數效果,卻被理性預期抵消 用通膨刺激經濟,弊大利小 政府借錢消費,不會有乘數效果 政府投資與創新,只有浪費沒有復甦 要創造就業機會,先創造股權投資 為何貨幣與財政手段,經濟文風不動? 救就業:限制進口、限制外勞 其他可以採行的選項 讓勞工提高福利的自付額,但誰敢? 降低企業稅 結論:誘發民間投資,來創造就業機會
第九章 所得重分配,窮人就倒楣了 對有錢人課重稅,無法造福社會 有錢人投資,中產階級得利最多 有錢人的消費,想成功者的最大誘因 富人來支撐健保,窮人就繼續煎漢堡 能幫助窮人的是投資,不是慈善捐款 結論:太有才了,高報酬股利鼓勵
結語 讓有錢人都去投資於創新 投資於創新,才能帶動就業率 產業外移讓我們扛風險、敢創新 別等擠兌才擔保、別對富人課重稅

|

資料來源 : 以上資訊圖文為原權利人所有,圖片、商品介紹為博客來提供,若有侵犯之處請盡速通知本站長隨即修正或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