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者:林至信(玄啟),張文輝
- 出版社:圓神
- 出版日期:2013/10/31
- 語言:繁體中文
|
一位愛心廣如洋海、智慧深如幽井的院長,一種不應忘卻、順應人性的教養法── 在這個孩子被過度保護與關注的時代,身為父母絕對要看的一本書!
孩子是否講不聽、管不動、不負責任、過度依賴? 將他們保護得無微不至的父母,通常就是這些狀況的推手! 唯有重拾以「正常生活」為出發點的信任教養,才能真正解決。 學校學不到,但父母在家一定做得到,幫助孩子獨立自主、找到自己!
林玄啟院長的教養奇蹟! 孩子不講理、挑食、生活不會自理……多給他3週,立刻變得「不一樣」! 父母爭先恐後送孩子去受教,寒暑假的生活體驗營一位難求! 教養過3000個孩子的超級爸爸,從爬樹開始, 引導孩子成為貼心、識大體、自動自發、勇敢自信、知道自己人生方向的人。
晨讀、洗碗、打掃、走路、爬樹、登山、打招呼、作息正常…… 沒有課程的生活體驗、看似平凡無奇的細節,隱含著不容忽視的教養準則! ‧生活正常,作息正常,就是讓生命正常 ‧要活在天地間,不要活在小房間 ‧不要一直問孩子「好不好?」「要不要?」 ‧爬樹培養勇氣,登山鍛鍊毅力 ‧不要剝奪孩子走路上學的機會 ‧孩子現在不吃苦,以後會更苦 ‧孩子自己摸索學習的經驗最寶貴 ‧大人不要預設立場,孩子比我們靈光 ‧別再外食、沒有廚餘,讓孩子跟你一起吃飯 ‧貼心,是練就孩子待人應對進退的基本功 ‧體驗「失去」,孩子才能懂得珍惜感恩 ‧要孩子相信自己,你要先信任孩子 ‧處罰是讓孩子有接受事實、面對錯誤的勇氣 ‧零用錢是學習理財的「學費」 ‧孩子興趣找到了,生命就有目標 ‧讓孩子擁有胡思亂想、做白日夢的自由 ‧最高明的教育是「不言而教」
【推薦與報導】
《聯合報》《商業周刊》《民視新聞》 推崇報導 李家同‧簡世明‧光禹‧小野‧番紅花‧高正忠 熱情推薦
作者毫不虛華的書寫,徐徐地敘述他在育幼院做過的一切。只是多一點點的要求、多一點點的堅持、多一點點的放手,讓他們正常的作息,「理所當然」的成長茁壯。謝謝林院長不懈的堅持,謝謝他努力讓我們明白的事。這教養法,我將永誌不忘。──《老師的10個對不起》作者‧簡世明
頗羨慕這群弘孩兒在這麼小就有這樣的成長機會。小孩子的潛力其實是無窮的!期待當今的父母在看完這本書後,必能教育出「自己種樹,自己乘涼,且懂得分享給別人」的下一代。──國立交通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教授‧高正忠
‧一個愛孩子,卻變成做很多事還被嫌得一無是處如「傭人」般的母親,在找上了院長之後,情況大不同!──《商業周刊》
‧林玄啟院長免費開放讓養尊處優的孩子在寒暑假到院內體驗規律生活,報名的人數暴增,不得不請家長們排隊!──《聯合報》
‧孩子調皮管不動,是許多父母頭痛的事。林院長藉著讓小朋友體驗起居靠自己的生活,而這樣的方法確實發揮了效用。──《民視新聞》
|
第一章:以天地為教室的新學習法 01.人要活在天地間,不要窩在小房間 02.獨一無二的樹樂園 03.踏上六公里的身心旅程 04.大自然是最佳的心理醫生 05.吃苦和享樂要平衡 06.無師自通的蛇板達人 07.在黑暗中出發的勇氣 08.登百岳,讓我們不一樣 09.要孩子相信自己,你要先信任孩子
第二章:沒有課程的生活體驗 01.從今天開始,跟你的孩子一起吃飯! 02.大鍋飯裡頭的溫暖和責任 03.吃素是對自己慈悲 04.晨讀經典受益多 05.以經典為師 06.做家事不難,養成習慣才是關鍵! 07.體驗「失去」,才能懂得珍惜感恩
第三章:教育者的反思 01.生活體驗是一面鏡子 02.誰讓孩子變成弱者? 03.不要一直問孩子「好不好?」、「要不要?」 04.責罰孩子的標準 05.不要過度介入小孩的爭執 06.三代同堂的管教難題 07.被過度安排的孩子 08.錯用物誘和交易的教育 09.最怕親子不同調 10.享權利也該盡義務
第四章:適才適性,當行出色 01.行行出狀元,不是讀熱門的科系就好! 02.價與量的逆向操作 03.跟自己賽跑! 04.豆莢彎曲才能破殼 05.孩子才是真正的球員 06.學習方向的引導 07.如實的讚美 08.叛逆是生命蓬勃的展現
第五章:行善的教育和實踐 01.收容一個孩子,幫助的不只一個人 02.有了福田,才能種福 03.井水愈提愈多,捐出去才會湧進來 04.值得尊重的「捐工」 05.做公益不辛苦,是享受
後記:用心管教的孩子,長大才會感恩

|

資料來源 : 以上資訊圖文為原權利人所有,圖片、商品介紹為博客來提供,若有侵犯之處請盡速通知本站長隨即修正或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