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安妮日記【獨家授權.70週年紀念典藏版】Het Achterhuis
|
內容簡介 |
改變世界的10本書!
唯一正式授權
在一個夢想與希望皆被粉碎的時代,
希望我能告訴你所有的秘密,因為我從沒有信任過誰;
一九四二年六月十二日,在納粹德國入侵荷蘭的陰影下,猶太少女安妮.法蘭克獲得了一本布面日記做為十三歲的生日禮物。同年七月,安妮的姊姊瑪歌接到納粹黨衛軍的召集令,法蘭克一家四口於是被迫躲進安妮父親位於阿姆斯特丹公司的閣樓密室裡避難。
從那時起,一直到一九四四年八月四日他們不幸被捕的兩年間,縱使處境無比艱困,立志成為作家的安妮仍持續寫下日記,以最坦誠、敏銳且充滿深刻自省的早慧心靈,一一捕捉自己在戰火中的心路歷程、與家人之間的衝突掙扎、青春期少女成長的萌動與渴望,以及對於自由、尊嚴和人性價值的終極信念,為她個人短暫卻璀璨的生命做出了最珍貴的見證。
《安妮日記》於一九四七年首度發行時,書中對性啟蒙和女性家庭角色犀利直率的探索,曾因當時保守的民風而遭到刪改。這次「七○週年紀念典藏版」不僅補上過往版本被刪除的約三分之一內容,更新增一九九八年最新發現的五頁手稿,並還原日記裡人物的真名,以及提供大事年表、被捕後的發展等珍貴資料,成為這部跨越時代感動無數人心的經典之作的最後定本,也讓我們得以重新認識最真實也最完整的安妮!
作者簡介
安妮.法蘭克(Annelies ”Anne” Marie Frank,1929.6-1945.3)
二次大戰納粹德國的猶太人大屠殺裡,最廣為人知的犧牲者。安妮於1929年生於德國法蘭克福,是奧圖與伊迪絲.法蘭克夫妻之女,還有一位大她三歲的姊姊瑪歌。1933年因納粹黨贏得法蘭克福區域大選,當地立刻出現反猶太遊行,法蘭克一家遂於1933年遷居至荷蘭阿姆斯特丹,安妮也在這裡度過她生命中的大半成長歲月。
安妮很早就顯露出在閱讀與寫作上的天分,個性率直活潑,跟文靜、謹慎、擅長數學的姊姊瑪歌截然不同,也因此與母親伊迪絲時有衝突。1942年7月,安妮十三歲生日過後不到一個月,瑪歌收到納粹黨衛軍的召集令,全家四口不得不提早躲進安妮父親奧圖預先準備的公司密室,依靠父親公司的幾位同事好友們暗中幫助,度過了兩年不見天日的漫長歲月。
安妮於1942至1944年藏匿期間所寫的日記,不但充分展現了她的文學才華,更是珍貴的時代見證,迄今已授權56國版本,全球銷量超過2700萬本,其生平事蹟並被改編成電影、舞台劇和漫畫。她被譽為「卡夫卡失落的小女兒」,《時代雜誌》選她為二十世紀百大人物,日本知名作家、記者池上彰教授則將《安妮日記》列為「改變世界的10本書」之一,她對於後世的影響力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譯者簡介
呂玉嬋
專事筆譯,譯有《雙生石》、《偷書賊》、《洪荒年代》、《第十三個故事》等書。 |
名人推薦 |
【詩人.學者】楊佳嫻專文導讀!
「在所有戰爭衝擊人類生命的各種評論中,這是我所讀過最有智慧也最動人的一部!」--【美國前第一夫人、前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主席】艾莉諾.羅斯福
「我因反抗種族隔離而在監獄服刑時,閱讀了安妮.法蘭克的日記,並在其中獲得了極大的鼓勵。」--【南非前總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尼爾森.曼德拉
「安妮.法蘭克的遺產至今仍活在我們的心中,持續與我們對話。」--【捷克前總統、人權作家】瓦茨拉夫.哈維爾
「上主,願祢的承諾全然成真,折斷壓迫者的棍棒,燒毀征服者踐踏土地的軍靴,使平民衣衫染血的時代終告結束--引自教宗本篤十六世禱詞。」--李家同
媒體好評
「一部難以取代的傑作……一位年輕天才的自省之作……帶著充滿洞見的幽默感、令人幾乎難以忍受的懸疑;帶著青春期的愛戀、痛楚與失望,對於性的好奇心,充滿恐懼或歡笑的時時刻刻,以及理想主義、宗教冥思與心理分析的吉光片羽……安妮.法蘭克生來就該成為作家!」--《紐約客》雜誌
「這是猶太人大屠殺史實中,最扣人心弦的個人紀實……不僅令人驚嘆,也讓人痛徹心扉。」--紐約時報書評特刊
「以才氣橫溢之筆,安妮.法蘭克精確捕捉了每個人青春期充滿自覺的疏離感,以及帶著天真的自我中心。」--新聞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