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成長的終結:景氣不會復甦、社會出現斷裂,這,才是我們要面對的真實世界
    • 作者:史帝芬.金恩
    • 原文作者:Stephen D. King
    • 譯者:李振昌、陳儀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13/09/05
    • 語言:繁體中文

 

《金融時報》2013年上半年度經濟類選書!

  你以為
  退休基金破產之後,影響到的只是你的退休金?
  經濟不再成長之後,只要省吃儉用,一樣照常過日子?

  當經濟陷入停滯,社會根基也會開始動搖,政治更可能變得一塌糊塗。
  你和我,都將深受其害!

  2012年,台灣陸續傳出「勞保將破產」、「軍職、教育、公務人員退輔基金將破產」的新聞,而政務人員退輔基金更早在2010年便已宣告破產。除此之外,健保自開辦以來更是長年處於虧損狀態。放眼國際,社會福利制度可能無以為繼並非台灣獨有的問題,《經濟學人》雜誌在2013年6月的封面報導中也提到,歐洲領導人必須遏止慢性透支的社會福利。

  這些制度在設計時,都根據一個前提——經濟會不斷成長。然而本書作者回顧過去經濟發展的歷史軌跡發現,西方世界在過去六十年創造出驚人的經濟成長,在歷史上並非常態,亦即我們很可能要面對長期的經濟停滯。而當前用以挽救頹勢的刺激方案,也只是救急的止痛藥,效果有限還會造成不良的副作用。

  長時間的經濟停滯將使「不信任」的氛圍瀰漫在社會與國際的各個角落,凸顯出「三大斷裂」:

  1. 富人與窮人的斷裂
  2. 老年人與年輕人的斷裂——世代間的矛盾
  3. 債務人與債權人的斷裂

  以世代間的矛盾來說,2013年5月底,瑞典由於貧富不均和青年失業問題,首都斯德哥爾摩爆發近一週的暴動,該國青年失業率為23.6%,是全國平均值的3倍。目前在歐盟國家,年輕人的失業率約為25%,德國、法國、西班牙與義大利都啟動緊急計畫來幫助年輕人。

  台灣2013年上半年的青年失業率也達12.65%,超過全國平均值的3倍。此外,「五年五百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預計也要縮減25%,許多研究恐怕都要停擺。教育相關經費減少,成本卻上升,年輕人將淪為世代矛盾的輸家。

  當經濟陷入停滯,社會上的贏家和輸家彼此缺乏信任,形成交相指責的風氣,所有人也就很難繼續合作下去。在這種情況下,經濟停滯很可能逐漸成為永久的事實。若不願正視並著手解決因經濟失敗而衍生的種種困難,最後只會讓政治朝民粹主義及保護主義傾斜。面對人類經濟的結構性問題,我們該如何避開前方滿布烏雲的極惡之地?

作者簡介

史帝芬.金恩Stephen D. King

  匯豐控股(HSBC)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兼經濟與資產分配研究中心全球主席,也是英國政府亞洲工作小組的成員,經常在《金融時報》與《泰晤士報》發表文章。目前與家人住在倫敦,閒暇時間彈鋼琴自娛。

譯者簡介

李振昌

  政大歷史系畢業,美國肯塔基州默海德州立大學(Morehead State University)大眾傳播學碩士。曾任中國生產力中心叢書主編、經理,讀者文摘叢書主編,現專事翻譯工作。譯有《錢與閒》、《新天方夜譚》、《新君王論》、《活用數字作分析》、《巴菲特開講》、《恢復力》、《在簡單的生活中,我們發現幸福》等書。

陳儀

  目前為投顧公司的投資部主管,投入金融理財領域長達十年以上,曾任投信基金經理人及專業投顧研究主管,實務經驗豐富。譯有《2012大蕭條》、《管理會計與決策績效》、《透析財務數字》、《財務管理立即上手》、《聰明理財的第一本書》、《識破財務騙局的第一本書》、《標準普爾教你做好選股策略》、《交易未來的決策技術》、《美元的榮光》、《比努力更關鍵的運氣創造法則》等。

 

 

 

推薦序 經濟成長已將終結,該如何是好? 吳惠林
謝辭
前言 富裕年代發生什麼事情?

 

第一章 我們錯將進步視為理所當然
我們認為經濟衰退都是週期循環的,總會在逆境中反彈回升。不過,不是永遠這樣的。

 

第二章 停滯的痛苦
人類不喜歡失去已經擁有的。在經濟停滯時,不僅缺乏進步,更糟的是要抗拒經濟上的掠奪。

 

第三章 修復凋敝的經濟
利率下調、刺激方案與量化寬鬆似乎都沒有效,提振經濟的政策只會延長痛苦的停滯。

 

第四章 刺激方案是會上癮的止痛藥
我們希望貨幣與財政的藥方可以救我們,但持續使用這些止痛藥可能會產生不良的副作用。

 

第五章 刺激方案的限制:歷史的教訓
一九二○與三○年代的經驗告訴我們,刺激方案的效果總是有限,甚至可能造成新問題。

 

第六章 失去信任,也失去成長
信任不僅能提升經濟效率,更是社會體系很重要的潤滑劑。沒有信任,經濟很難復元,人類的互動也將逐漸毀壞。

 

第七章 三大斷裂
一旦經濟陷入停滯,這三個斷裂就會被凸顯出來:富人與窮人、老年人與年輕人、債務人與債權人。

 

第八章 從經濟失望到政治動盪
不願正視並著手解決因經濟失敗而衍生的困難,最後只會讓政治朝民粹主義及保護主義傾斜。

 

第九章 一塌糊塗的反烏托邦
十四世紀的英國,從黑死病爆發到農民起義的這段期間,發生了很多值得現代人記取的教誨。

 

第十章 如何避免成為反烏托邦
我們不能假裝只要一點點額外的量化寬鬆,或額外增加一些政府支出,就能解決當前的經濟困難。我的建議說來簡單,卻難做到。

 

註釋
參考書目

  



 

 

 

 

 

資料來源 : 以上資訊圖文為原權利人所有,圖片、商品介紹為博客來提供,若有侵犯之處請盡速通知本站長隨即修正或移除。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eer 的頭像
    Deer

    Hi 早晨

    D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