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經典設計如何經典──影響全世界設計的關鍵有哪些,介紹永遠不敗的設計品。 ◎ 設計點子如何來──第一次披露設計師的草稿,好設計原來是這麼產生! ◎ 靈感枯竭怎麼辦──從孫正華、何佳興,到舉牌小人設計師李翰,設計靈感原來無所不在! ◎ 如何用點子賺錢──設計品牌不是只有做出來就好,懂得如何行銷才是最完整的設計思考 ◎ 設計藏在生活細節裡──透過設計師的不同城市觀察,旅行的時候,也能思考好設計! ◎ 從設計、建築到時尚,國內外60位傑出的文創者,首度熱血分享心中的好點子、好設計、好生活! 設計存在你的生活細節中。 匯集將近60位不同領域設計師與設計觀察者,打破產品、平面、建築等界線,以更多元面向分享,他們發現AROUND生活中設計Ideas的方法,以及所發現設計背後的Ideas觀點。並由「物(產品)」、「人(設計師)」、「境(城市與生活風格)」,由小至大、由細微之處至廣泛所見,來描繪設計AROUND生活的關係,從中抽絲剝繭歸納出台灣設計趨勢與未來。 物(商品) 如何將平凡常見的生活物件,加入設計後變得更有味道,以及設計是如何以千姿百態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 .從「食」、「衣」、「住」、「行」各生活角度提出1個生活物件,由20位台灣設計師從設計師角度提出代表性的經典設計,進而提出其對台灣設計思想/趨勢上的影響,探討過去的設計對現代生活的影響。 .精選10件台灣經典的常民設計, 具有代表台灣在地文化與使用習慣,透過設計師分析出文化與設計的關連性,以及我們是如何被設計不知不覺包圍著。 人(設計師) 從設計師的靈感來源為出發點,瞭解到設計產製商品化的過程,發現設計靈感的無所不在。 .精選12組台灣獨立設計師與設計團隊的設計靈感發想來源,進而讓大家更瞭解這些貼近我們生活的設計品牌是如何運作。 .將靈感來源分門別類, (舉例: 外出旅遊類、讀書找資料類、城市漫遊類、放空類…),將無處不在的設計靈感統合歸類,讓讀者也能透過靈感找尋的方式,發現台灣無處不在的設計靈感。 境(生活風格) 設計的細節藏匿在生活當中,當設計的累積成為一種生活風格,從中可以看見不同文化中的設計思考。 .透過設計師的觀察,看到庶民設計、店家,找出屬於台灣生活風格,著重在台灣城市裡的風景, 從小處可看見的設計思維。 .從城市中的便利設計觀察,透過設計師的觀察,提出5個海外城市的生活風格,發掘出不同的設計思維與看法。 本書特色 ※ 邀請李根在國際設計大師操刀,設計無所不在! ※ 全台設計師動起來!集結各個產業的設計師,共達60多位,發出自己的設計大聲! ※ 適合設計系學生、需要創意發想的上班族、靈感缺乏的人,找到好點子! 作者簡介 台灣設計師連線 台灣設計師連線於2006年由台灣跨領域、跨公司團隊等設計相關工作者自發性組成,成立的最初目的,主要是為了台灣設計師週(Taiwan Designers’ Week)而成立。藉由舉辦展覽活動的形式,創造一個分享設計創意的交流平台,推動台灣設計師、團體、產業互相分享設計心得,向台灣民眾展現與分享設計新成果,進而共同將台灣設計推向國際,讓使台灣設計的創新思維,能有在國際間展露頭角的機會,且能有更明確的定位。 自2007年以來,台灣設計師連線自發開始籌備舉辦台灣設計師週(Taiwan Designers’ Week),參考其他國家的設計週,並開創性地加入了「主題聯展 Theme Zone」的內容區塊,強調設計美學與概念,以「主題」設計聯展的方式,號召各領域設計師以對此一主題的探討,共同策想主題論述,以激發更多靈感交流及創造合作機會,以訴求「概念」,或所謂的「design art」的形式表現,意圖提供長期為高科技產業服務的設計師們,一個自由揮灑個人創意的分享平台。 至今,台灣設計師週,不僅展現了強大的號召力與群聚力,同時也是台灣設計活動革命性的創舉,不僅凝聚起台灣設計師的創作意識、顛覆了大眾的設計概念,更逐漸建構台灣設計在國際上的能見度與品牌。從2007年到2012年,每年的台灣設計師週都號召了超過300位以上的台灣設計師參與,也獲得眾多設計團隊、設計公司,以及關心設計與創新的企業共襄盛舉。此外,台灣設計師連線也藉由匯集台灣設計師的平台角色,協助跨界、跨組織,導入設計師的設計專業與設計美學,來協助各類產業的升級與應用突破,讓設計能更貼近生活。另外,在協助個人設計品牌與工作室經營上,努力提供與產業資源串聯的管道。為了提倡生活美學與徹底實踐常民設計的概念,更不間斷地朝多方推廣設計的教育意義。最後,在積極參與國際設計活動的同時,把握任何可以促進跨國交流、架構完整互動平台的機會。 李根在∕設計師 1991 私立實踐應用美術【現實踐大學媒傳系】畢業 他的“我是李根在”系列海報作品獲得:
|
CH1物──經典設計V.S常民設計
讓產品述說它的故事∣文、譯∕邱乾□
經典設計,在創作的當下就須具備時代的革新要素∣譯∕王鈞美
發揚竹文化與自然和諧的繼承者∣文∕周育潤
Fresh Fat Chair打破領域邊界,思考更多可能性∣文∕曾熙凱
直接的力量,存在美∣文∕陳呂維
雋永設計的本質─Tolomeo∣文∕林安琪、崔雅婷
設計、生產與行銷的創新,moooi∣文∕楊國治、劉祥蝶
開啟懸吊式燈具設計的大門,Arco立燈∣文∕黃涵宜
樓梯間的情人和廁所裡的終極草莓∣文∕李佳穎
越簡單就越難超越 BIALETTI moka express∣文∕孫崇實、劉祥蝶
消失的經典設計Polaroid SX-70∣文∕陳昶榮
蘋果樹下的產品、設計師與產業∣文∕吳東治、崔雅婷
MUJI CDPLAYER回歸使用者的角度,化繁為簡∣文∕黃顯勛
存在魚骨中的玩心與共鳴∣文∕吳協衡
Fixpencil工程筆,突破鉛筆主流的創新∣文∕沈昶甫
經典,不需要隨波逐流∣文∕崔雅婷
符合自然存在與運作的有機建築∣文∕劉祥蝶
在阿公的年代,人人都是設計師∣文∕劉祥蝶
透過日常結構概念,實踐新的設計需求∣文∕崔雅婷、劉祥蝶
重新檢視先祖遺留的常民美∣文∕李尉郎
生活中的需求,為設計之母∣文∕王俊隆
簡單物件的多重思維∣文∕廖柏晴
用舊時光的智慧,傳承老祖先的生活態度∣文∕崔雅婷
不容小覷的日常設計POWER∣文∕廖軍豪
越簡單,越無限∣文∕徐景亭
CH2人──設計品牌V.S靈感來源
社會設計-在生活裡臥底的設計∣文∕吳漢中
MOCA bricks拼出童年的快樂時光∣文∕劉祥蝶
看見設計力無限大的產品實驗∣文∕劉祥蝶
順其自然讓大家都想聚集在GreenRoom ∣文∕林安琪、劉祥蝶
消弭設計與藝術距離的創作者∣文∕劉祥蝶
除了設計,人生沒有第二個選項∣文∕楊國治、劉祥蝶
以自行車速度在市場上平移∣文∕劉祥蝶
照亮忙碌城市的一抹鮮黃色∣文∕崔雅婷、劉祥蝶
創造台灣設計最直覺的天空藍∣文∕易瑋勝、劉祥蝶
不只會做設計,更要會賣設計∣文∕劉祥蝶
我不是設計師,是設計圈的唱片公司老闆∣文∕劉祥蝶
設計師是給予產品靈魂的人∣文∕崔雅婷、劉祥蝶
靈感,在生活中俯拾即是∣文∕崔雅婷
自然採收的靈感培養法∣文∕李翰
整個世界都會是你的強大資料庫∣文∕李庚錞
用氣味拾回台灣的集體記憶∣文∕崔雅婷
網友的溫情攻勢逼出創作靈感∣文∕劉祥蝶
眉宇間毫米的差距,影響角色的靈魂∣文∕崔雅婷
當三人合體,靈感就繃出來了∣文∕楊國治、劉祥蝶
透過影像媒體,帶來正向的力量∣文∕崔雅婷
解決問題就是設計的本質∣文∕崔雅婷
在約制的條件裡發揮最大效益∣文∕林安琪
CH3境──城市與生活風格
站得遠一點來看台灣的生活風格∣文∕龔書章
台北,值得用心去愛的城市∣文∕李惠貞124
從城市的現況發掘下一個世代的風格∣文∕劉祥蝶
台北,This is NOT an ugly city∣文∕楊國治
堅持、偏執,成就獨一無二的自我風格∣文∕楊國治、劉祥蝶
無法被取代的小鎮情調∣文∕劉祥蝶
走過天涯海角,回歸最初的思維核心∣文∕崔雅婷
形式多變的演繹,泰國私設計∣文∕李俊明
丹麥,不只是極簡和功能主義∣文∕陳泓翔
城市風格源自生活的自由與活力:瑞典∣文∕劉祥蝶
被美麗環境圍繞的人更懂得享受設計∣文∕劉祥蝶 |
資料來源 : 以上資訊圖文為原權利人所有,圖片、商品介紹為博客來提供,若有侵犯之處請盡速通知本站長隨即修正或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