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者:江藤真規
- 譯者:連雪雅
- 出版社:采實文化
- 出版日期:2013/10/25
- 語言:繁體中文
|
「會思考」的孩子,一輩子不用父母擔心。 日本最會教孩子的媽媽告訴你,教出「高學力」孩子的祕訣。 【日本Amazaon網路書店,4.5顆星好評推薦】
台灣,2013年畢業的博士生,有95%的人失業。「高學歷」,不再是就業保證書。名校畢業的碩博士,滿街都是;學歷,越來越不值錢。面對高失業率的就業環境,孩子未來的出路,究竟在哪裡?
「我兒子好不容易找到工作,才上班3天,就說壓力太大、公司規定太多,不做了。」 「我女兒說現在工作太難找,大學畢業後要繼續唸書,反正也還沒想到未來要做什麼,先拿到碩士學位再說。」
為什麼成績優異的孩子,一踏入職場,竟會變成抗壓性極差的「草莓族」?孩子的求學過程,明明很順利,從小學習各式各樣的才藝、到名師授課的補習班補習、考上第一志願、從名校畢業;然而,這樣看似「一百分」的人生,為什麼在踏入職場後,就瞬間走調?
許多父母往往因為太愛孩子、希望他們擁有平順的人生,因而自作主張地為孩子安排一堆「提升競爭力」的課程,強迫孩子考上「好學校」、選擇「好科系」。然而,卻從未問過孩子:「這是你喜歡做的事嗎?」總是強迫孩子按照自己安排的「劇本」過生活,於是,孩子變得懶散、不積極,一旦踏入殘酷的職場,很快就會被淘汰。
本書的作者江藤真規,擁有兩個就讀日本最高學府「東京大學」的優秀女兒,除了優異的成績之外,她們對於未來也充滿自己的想法;因為從小,作者就培養孩子成為「有夢想」的人,所以,對於作者的女兒們來說,考取所謂的「名校」,從來都不是自己讀書的「目標」;她們努力唸書的目的,在於實現更長遠的理想。
其實,父母的任務,並不是將孩子培養成「考滿分」的資優生;養育出具備堅強意志力,無論身處任何時代,都能生存下去的孩子,才是父母必須致力去做的事。
◆「學歷」不代表一切,「能力」才是關鍵 職場上的競爭非常激烈,擁有高學歷的人比比皆是,如果孩子只會考試,缺乏待人處事的應變能力,再漂亮的學歷,就只會像一張薄薄的紙,毫無作用。因此,與其強迫孩子讀「前途光明」的明星科系,不如讓孩子做選擇,在自己喜歡的事上努力,孩子才會積極學習,進而提升「能力」。
◆做到5件事,燃起孩子的鬥志 「不要再玩電腦了,趕快進房間唸書!」「明天要交的作業,你不是還沒做完嗎?都快要考試了,你到底在幹嘛?」你是否常常這樣對孩子說,非得要三催四請,孩子才會心不甘、情不願地開始讀書呢?其實,孩子是為自己讀書,並不是為父母;然而,父母一再地強迫,就會讓孩子產生「我是為爸媽而讀書」的心態,自然會變得很被動。所以,作者告訴我們,別總想著「我要讓孩子唸書」,而要思考如何讓孩子自動自發地坐到書桌前,也就是「激發鬥志」。
【方法1】讓孩子建立長遠目標,別只看到眼前的考試成績。 【方法2】常具體地讚美孩子的好表現,孩子進步飛快。 【方法3】客觀而不帶情緒的責備,孩子更容易接受。 【方法4】別總要孩子「忍耐」,幫助他換個角度思考。 【方法5】仔細觀察孩子的變化,多說「你變得好棒!」
◆活用5個訣竅,訓練孩子獨立思考 作者的女兒曾經有過一句口頭禪:「媽媽,接下來我要做什麼呢?」作者便會回答:「嗯……,那妳接下來開始去寫學校的作業吧!」女兒的行動,全部都由作者來決定,完全不是出於自願。當時的作者,滿腦子只想著「要讓孩子按照預定計畫,順利完成每件事」。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獨立思考的權利;訓練孩子如何思考,也是身為父母的任務之一。作者告訴我們,教出「會思考」的孩子,只需要掌握5個訣竅:
【訣竅1】做決定前,先問孩子的想法。 【訣竅2】問完問題,留3分鐘給孩子「想答案」,別急著看到結果。 【訣竅3】先讓孩子把話說完,再表達自己的看法。 【訣竅4】讓孩子感受「愛」,增加自信心。 【訣竅5】別在孩子身上「貼標籤」,相信他一定做得到。
◆掌握3大技巧,讓孩子把妳當成「最好的朋友」 有一次,作者的女兒到同學家裡玩,回到家後,興奮地對作者說:「我同學的媽媽真的很了解我們,她一直很認真聽我和同學說話,不會隨便打斷我們,就像是我們的好朋友一樣呢!」此時,一向覺得自己很善於「傾聽」的作者,詫異地問女兒:「我覺得我也是妳們很好的聽眾呀?」沒想到,女兒竟然這樣回答:「媽媽才不是這樣呢!妳每次都只想聽自己有興趣的部分,只要聽到沒興趣的話題,就會想要趕快結束。」
其實,孩子遠比我們想像中還要聰慧、敏感,父母無意間表現出來的「忽略感」,孩子都能夠輕易察覺。不過,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只要掌握以下3種技巧,就能夠使孩子願意對妳敞開心房。
【技巧1】傾聽孩子的心,建立穩固親子關係。 【技巧2】讚美也要看「時機」,孩子表現好時,給予即時的肯定,更能燃起鬥志。 【技巧3】常對孩子「發問」,引導出孩子真正情緒、訓練多元化思考。
◆「吃苦」,也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 沒有父母可以陪伴孩子一生,別怕孩子跌倒、受傷,唯有吃過苦頭的孩子,才能勇敢地接受人生的各種挑戰。孩子真正的「幸福」,並不是一帆風順,而是在遭遇挫折、困難時,永不放棄地站起來,告訴自己:「我一定做得到!」
本書特色
(1)最清楚的文字內容 作者以淺白易懂的文字,以重點式的條列說明,讓每位爸媽都能輕鬆應用、執行。
(2)最生活化的教養實例 作者以自己養育女兒的經驗,分享教養面臨的困難,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
(3)最有效的引導方式 作者曾受過專業的訓練,對於孩子的心理以及行為均有深入的了解;只要運用本書中的方法,就能和孩子當好朋友,不再有代溝。
名人推薦
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執行長 王宏哲博士 《媽媽做自己,孩子就能做自己》作者 黃淑文
|

【前言】改變孩子,從「父母說的話」開始
第1章 現今社會需要的是「會思考」的孩子 【媽媽知心話】孩子的人生劇本,該由他自己來寫 1「考上」只是起點,勝負才剛開始 2沒意見、沒想法,無法在社會上生存 3「學歷」不代表一切,「能力」才是關鍵 4會思考的孩子,說話也會有自信 5「過度保護」不是愛,反而會害了孩子
第2章 教練法是什麼? 【媽媽知心話】名校學歷,不是幸福保證書 1什麼是教練(Coaching)? 2教練法為何重要? 3學會「教練法」的3大技術 ◆傾聽 ◆稱讚及認同 ◆發問 4學會「教練法」,讓我打開孩子的心
第3章 「鬥志」──激發孩子潛力的幕後推手 【媽媽知心話】給孩子的命令越多,他就越被動 1讓孩子有想唸書的鬥志,而不是逼迫他 2讓孩子為自己讀書,父母只要打氣就好 3逼迫式的教育,教不出自發的孩子 4 活用5個方法,讓孩子「產生鬥志」 【方法1】讓孩子有自己的目標 【方法2】有技巧的「讚美」,孩子進步更快 【方法3】父母的一句話,比「禮物」更能激發鬥志 【方法4】換個角度想,「痛苦」就會變「快樂」 【方法5】稱讚孩子的變化,多說「你變得好棒!」
第4章 做到5件事,教出會思考的孩子 【媽媽知心話】「吃苦」,也是孩子的人生必修課 1孩子的自動自發,得從「會思考」開始 2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5個方法 【方法1】做事前,先詢問孩子的想法 【方法2】別急於看到結果 【方法3】先聽孩子把話說完,再表達你的看法 【方法4】讓孩子感到「自己是被愛的」,增加自信 【方法5】放下成見,別對孩子「貼標籤」 3孩子的未來,要讓他自己思考
第5章 有活力的父母,教出積極的孩子 【媽媽知心話】教養孩子,也能發現自己的無限可能 1放下身段,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事情 ◆孩子需要的,不只是自己的幸福 ◆套用「積極公式」,孩子沒有做不到的事 ◆別人的教養方法,參考就好 ◆沮喪時,問問自己:「孩子真正的需求是什麼?」
2別人的眼光,不必太在意 ◆別讓過度的努力,使自己筋疲力盡 ◆人都是自私的,別太在意別人說的話 ◆盡力就好,不需凡事都要求完美 ◆學會捨棄,媽媽的心也需要放假
3先接受自己,就能接納孩子的想法 ◆設定「截止日」,能有效減輕壓力 ◆有夢想的媽媽,教出樂觀的孩子 ◆工作再忙,也要空出時間與孩子聊天 ◆懂得傾訴的母親,教出快樂的孩子
4父母有想法,孩子就獨立 ◆不是為了孩子,而是為自己去做 ◆人生很長,孩子不是你的全部 ◆先了解自己的情緒,孩子才會懂你 ◆看見自己的價值,才能學會珍惜 ◆走出框架,別再設限自己 ◆孩子出生,不代表就該放棄夢想 ◆活用「育兒經驗」,幫助需要的人 ◆想像10年後的自己,放大夢想 ◆「教練法」的發問範例
5用力付出愛,讓「幸福」傳承下去 【結語】人生,是無止盡的學習過程

|

資料來源 : 以上資訊圖文為原權利人所有,圖片、商品介紹為博客來提供,若有侵犯之處請盡速通知本站長隨即修正或移除。